圖左為西漢鎏金羊形銅羊燈。圖右為商代的四羊尊。(取材自takefoto.cn)
羊角被畫成圓圈形狀的新疆溫泉縣蘇魯北津岩畫。(取材自takefoto.cn)
今年是乙未羊年,你瞭解羊文化嗎?你知道羊是人類最早開始狩獵和馴養的動物之一,可以說,中國傳統文化從誕生起就與羊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據最新考古發現,距今大約8000年前的河南新鄭裴李崗文化遺址以及距今約7000年前的浙江餘姚河姆渡文化遺址中,都已出現了陶羊。其實在中華文明的進程中,「羊」所起的作用甚至超過了「龍」。這樣的觀點會不會嚇你一跳?
學者表示,中國人一向稱自己是「炎黃子孫」、「龍的傳人」,其實這一說法是後來的事情。在「龍」這種傳說中的動物沒有出現前,「羊」是不少部落的圖騰。民俗學者指出,可以說中華人文始祖是與羊「血脈」相承的——「三皇」中有兩位,伏羲、神農最早都以「羊」為部落的圖騰,而不是「龍」。
至於被炎帝、黃帝聯手打敗的蚩尤,本姓姜,其所在部落早期同樣是以羊為圖騰的。後來炎帝部落沿黃河東遷時,又把原先對羊的崇拜風俗帶到今天的河南、山東等地。在這些地方出土的漢畫像石上,都可以看到以羊頭、羊角為圖案的畫像。
而伏羲屬於古羌戎氏族,原始圖騰就是「羊」,「羲」字中有「羊」,也正是「羊崇拜」現象的反映。後來伏羲所在的古羌戎改以「虎」為圖騰,形成「虎氏部落」。
在十二生肖中,「龍」和「虎」格外受寵,因為「龍虎精神」激勵著無數的炎黃子孫;說到任勞任怨、不計報酬的優點,則歸屬於「牛」的品質。而「羊」在中華民族品德和民風養成上的作用,往往被忽視或輕視,好多人都不知道,羊其實也是偉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