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台北市教育局廢止有四十年歷史的國小寒暑假作業實施要點,全市一百卅九所小學十萬名小學生,寒假作業不再由學校指定,由學生自訂。 記者陳柏亨/攝影
一到寒暑假家長就頭痛,因為得「陪」孩子一起做作業。學校要求觀察蠶寶寶,得每天在都市裡找桑葉、尋蠶卵;要求觀察一個月的天氣狀況,全家大小全出動天天「望天」,從太陽升起看到月亮落下。
北市教育局昨宣布廢除民國六十四年訂定的「台北市各國民小學寒暑假作業實施要點」,為全台首例。
這個寒假起,學校不再出寒暑假作業,全市一百卅九所、十萬九千二百多名小學生,可以自己安排寒暑假生活,練跳繩、幫爸媽搥背、買菜,甚至發呆一個假期都可以。
「要每個小學生做同樣作業,是很弔詭的事。」北市教育局長湯志民說,國小生平日已被塞滿八小時,好不容易等到寒暑假有一大段空白時間,應該讓他們自行安排要做什麼事,「為什麼要抹殺他們多元、創意的發想能力?」
湯志民說,有人建議採活化方式修改寒暑假作業,「但活化還是由老師下指令」,乾脆廢除實施要點,不要讓學生限制在語文、數學、自然、社會、藝能等學科框架下。
他表示,許多孩子從小依照老師、家長安排過生活,讀到大學,突然多出很多時間可自己利用,卻不知道該做什麼,許多大學生蹺課、遲到,但不懂得安排時間。
「只要孩子可以清楚告訴老師寒假作業怎麼安排,要做什麼都可以。」湯志民說,陪阿嬤聊天、幫媽媽做家事、學鋼琴、跑馬拉松、旅行,「只要自己覺得有意義,什麼都沒做也沒關係」。
開學後學校可辦發表會,讓學生表現「自己安排的寒假作業」,再票選選出最棒的寒假作業。
五年級學生林子烜得知老師不再出寒假作業,開心跳起來「哇,我自由了!」過去老師叫他讀報寫作文,都不知道要寫什麼;今年寒假作業已想好,跳繩三百下,再長高十公分。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