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烏地阿拉伯、阿拉伯聯合大公國(UAE,通稱阿聯或阿聯酋)意見相左,導致石油輸出國組織及產油盟國(OPEC+)的減產協商無限期延後,點燃石油可能再陷價格戰的疑慮。
路透社、Barron`s、OilPrice.com報導,高盛6日發表研究報告指出,沙國、阿聯雖然意見分歧,但雙方都同意要一路擴產至年底,顯示兩國仍有達成共識的機會。該證券坦言,OPEC+引發的價格戰威脅雖不再能被忽略,但此一負面效應,將被市場供需仍舊短缺抵銷。
高盛直指,全球原油供給目前仍短缺250萬桶/日,今年底前必須增產500萬桶/日才能避免庫存降得太低。
RBC全球原物料策略長Helima Croft 5日發表研究報告指出,這是沙國、俄羅斯2020年啟動價格戰以來,OPEC+面臨的最大危機。
高盛能源原物料研究部主管Damien Courvalin 6日認為,OPEC+談判僵局可能導致價格戰,各國恐將不受規範、生產更多石油,衝擊油價跌回70美元。
瑞士信貸5日稍晚也發表研究報告指出,若沙國及阿聯無法達成共識,那麼大家恐怕會為了一己私利,重新引發價格戰,這對能源投資人來說,是最為殘酷的情境。
不過,《The Bear Traps Report》新聞報創辦人Lawrence McDonald 5日認為,OPEC+談判破局、導致各國產油量激增的機率很低。印度、歐洲的需求強勁,顯示供給確實面臨風險,放棄此次機會與OPEC+的利益相悖。他說,OPEC+目前的市場影響力為數十年來之最,他們不會輕易放棄。
全球最大獨立原油交易商Vitol Group亞洲區主管Mike Muller 7月4日甫於能源顧問機構Gulf Intelligence主持的網路研討會表示,無論OPEC+決定將減產限制放寬多少,對於今(2021)年下半增加的需求而言,恐怕都只是杯水車薪。
Muller說,若OPEC+最終決定依照上週提議,8~12月增產40萬桶/日,那麼市場接下來仍將供不應求。他認為,這會導致下半年全球原油庫存持續縮減。
由沙烏國帶領的OPEC+上週兩度嘗試談判、卻都以破局收場,本週一(7月5日)重啟協商的努力失敗後,談判便無限期延後。OPEC+去年為了因應疫情導致需求驟減問題,同意2020年5月至2022年4月將日產量削減近1,000萬桶。
OPEC+最近提議將2021年8-12月的原油日產量增加40萬桶,但減產期展延至2022年底。阿聯雖對增產提議表示支持、卻拒絕展延削減協議的延續期間。

交易海外期貨的好處
1.【交易時間長,避免跳空風險】
國外期貨交易量極大,交易時間幾乎是全天候的(六日休息)!CME Group的各類外匯期貨,如:歐元期貨、英鎊期貨、澳幣期貨、紐西蘭幣期貨、瑞郎期貨、日圓期貨、加元期貨、歐元/英鎊期貨、歐元/日圓期貨等等,一到五都開盤,每天只休息1小時。
2.【可以下到期交所端的停損單機制】
國內期交所禁止停損單,但是國外多數交易所都可以設定停損限價單,交易者只要委託成功之後,當日都有效。並不會因為異常行情或電腦當機、斷線而失效導致非個人風險損失。請注意這種的停損限價單是下到國外期交所!等於當你設立好停損價位且委託後,就不用一直盯盤關注行情。
3.【交易量較大,流通性足,較不易受單一主力操控】
國外期貨商品,多數的交易量都遠高過台指期貨。交易量讓非新聞數據影響下不容易出現滑價(但部分的農產品與原物料商品除外)。
4.【技術分析相對準確,趨勢容易持續,技術分析較準,容易上手】
由於交易量充足,較符合實際的多空看法,走勢明確,不容易被操控,因此技術分析套用在海外期貨(尤其是國外熱門交易商品外匯期貨),準確度相比受資金行情影響大過於技術分析的台指期貨而言高出許多,勝率也較高。
5.【可交易商品種類多樣化】
商品種類特多,您可以找尋有波動的期貨進行交易避免陷入流動性風險。股票指數類的小道瓊工業指數、S&P 500指數等等,貨幣類的歐元、日圓、澳幣、英鎊期貨等等,商品類的黃金、白銀、銅等等,農產品類的黃豆、小麥、玉米等等!對程式交易的熟手也有分散商品屬性風險的優勢,針對相關係數低的商品進行多角化投資可達到風險分散的效果。
6.【國外期貨合約週期較長】
絕大多數國外期貨,都是以季月為單位;雖然還是有一些熱門期貨是週期較短的,例如原油(一個月)、黃金(兩個月)等等。但總體來說,以季月為單位的好處,可以減少結算交割與換倉的麻煩。當然,也不會像台指期在到期結算前經常要熟慮拉高結算或壓低結算的多空交戰。您可以同時交易近月份短期趨勢與遠月份反轉趨勢的對沖單。對於做波段的交易者,國外期貨也會相對適合。
7.【海外期貨無期交稅】
交易海外期貨,只收手續費,沒有期交稅,所賺即所得,更方便交易人計算交易成本與損益。
大昌證券股份有限公司營業員:胡雅惠
連絡電話:26756130
分機電話:(02)2675-6088轉305或306
手機:0935238775